date:2025-09-28 13:35:59
前言
本應用說明介紹了一種在µ-Slide VI 0.4 µ-Pattern ibiTreat(cir200. pit600. hex)微圖案六通道載玻片上培養(yǎng)、固定及染色細胞或細胞球狀體的簡單方案。ibidi µ-Patterns在ibidi Polymer聚合物蓋玻片上提供空間定義的ibiTreat(組織培養(yǎng)處理)粘附微圖案區(qū)域,周圍區(qū)域環(huán)繞著生物惰性Bioinert(ULA),以確保細胞僅在定義的微圖案區(qū)域形成3D聚集體。
在此示例中,人肝細胞(Huh7)培養(yǎng)在多細胞陣列上,并用福爾馬林溶液固定,F-肌動蛋白細胞骨架、α-微管蛋白和細胞核被標記用于熒光顯微鏡觀察。
1. 實驗材料
1.1 試劑與緩沖液
* 貼壁細胞,例如Huh-7(JCRB: #JCRB0403)
* 細胞培養(yǎng)基;例如,含10%胎牛血清(Gibco,10270106)的基礎培養(yǎng)基RPMI-1640(Gibco,11875093)
* 磷酸緩沖鹽溶液(PBS;14190144.Gibco)
* Accutase(A11105.Gibco),或其他適合用于細胞收集的解離試劑
* 磷酸緩沖鹽溶液(PBS;14190144.Gibco)
* 福爾馬林,10%,即用型(HT5011.Sigma Aldrich)
* Triton-X-100(A16046.Thermo Fisher Scientific)
* 透化緩沖液(含0.5% Triton-X-100的PBS)
* 牛血清白蛋白(BSA)(A1470-10G,Sigma Aldrich)
* 封閉緩沖液(含1% BSA的PBS)
* 抗體稀釋緩沖液(1% BSA和0.05% Triton-X-100溶于PBS)
* 鬼筆環(huán)肽-iFluor 488(ab176753.Abcam)
* 單克隆抗-α-微管蛋白抗體(T5168.Sigma-Aldrich)
* 抗小鼠IgG-Atto 594二抗(76085.Sigma-Aldrich)
* 含DAPI的ibidi封片劑(50011.ibidi)
* ibidi浸油2(50102.ibidi)
1.2 設備
* µ-Slide VI 0.4 µ-Pattern ibiTreat, cir200. pit600. hex (83612. ibidi)
* µ-Slide Rack 載玻片支架(80003. ibidi)
* 標準細胞培養(yǎng)設備(移液器、無菌工作臺、細胞培養(yǎng)箱、培養(yǎng)瓶、細胞培養(yǎng)基、血細胞計數板等)
* 具有相應濾光片組的倒置熒光顯微鏡
2. 實驗步驟
2.1 細胞接種與培養(yǎng)
操作µ-Slide VI 0.4 µ-Pattern ibiTreat cir200. pit600. hex 前請閱讀說明書。所有步驟均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。建議在接種細胞前一天將載玻片和細胞培養(yǎng)基置于培養(yǎng)箱中,以避免操作過程中產生氣泡。在實驗開始前,請將Huh-7細胞接種于標準細胞培養(yǎng)瓶(例如T75培養(yǎng)瓶)中,使細胞貼壁生長于瓶底。實驗當天,細胞應處于亞匯合狀態(tài)且狀態(tài)良好。
整個操作過程中需快速進行,以防止細胞干燥。
除非另有說明,所有提及的體積均指每通道所需體積,所有孵育步驟均在室溫下進行。
* 向T75培養(yǎng)瓶中加入10 ml Accutase用于細胞解離;在培養(yǎng)箱中(37 °C,5 % CO?)孵育5分鐘。
* 收集細胞懸液,離心,并用少量細胞培養(yǎng)基稀釋以進行計數。
* 計數細胞,并用細胞培養(yǎng)基調整至最終濃度為0.5–3 × 106個細胞/毫升。
注意:根據所使用的細胞類型和實驗需求優(yōu)化細胞接種濃度。如需進一步了解影響細胞在ibidi µ-Patterns上附著的重要參數,請點擊查看
Application Note 65: Cell Adhesion on ibidi µ-Patterns: Parameters and Optimization.
* 拆開µ-Slide VI 0.4 µ-Pattern ibiTreat cir200. pit600. hex 載玻片,將其放置在µ-Slide載玻片支架或適當的表面上。
* 用移液器直接將30 µl細胞懸液加至每個通道中。快速加樣有助于避免氣泡滯留。對所有通道重復此操作。
* 如有必要,通過傾斜µ-Slide并輕敲其一側邊緣,去除通道中滯留的氣泡。
* 用隨附的蓋子蓋住儲液池。
* 將載玻片連同支架放入培養(yǎng)箱(37°C,5% CO2)中,讓細胞貼壁1小時。
* 向每個儲液池中加入60 µl無細胞的細胞培養(yǎng)基。避免氣泡滯留。
* 將載玻片連同支架放入培養(yǎng)箱(37°C,5% CO2)中,將細胞培養(yǎng)過夜。
* 如有必要,次日可用無細胞培養(yǎng)基洗滌以去除未貼壁的細胞和碎片。
* 對于長期細胞培養(yǎng),建議每1-2天進行一次持續(xù)的培養(yǎng)基更換(見本文2.2 通道中的洗滌與持續(xù)培養(yǎng)基更換 )。在本示例中,細胞在圖案上培養(yǎng)了10天。
2.2 通道中的洗滌與持續(xù)培養(yǎng)基更換
* 小心移除儲液池中的培養(yǎng)基。吸液時遠離通道,以防將通道內的液體一并吸出。
* 輕柔地將120 µl無細胞培養(yǎng)基加入一個儲液池,以補充通道中的培養(yǎng)基。
* 吸出對側儲液池中的舊培養(yǎng)基。使用細胞培養(yǎng)吸液裝置時需格外小心,以免沖走部分已貼壁細胞或細胞團。
* 每個儲液池使用60 µl無細胞培養(yǎng)基進行補液。
Huh-7細胞在六通道載玻片ibiTreat µ-Pattern (200 µm circles, 600 µm pitch, hexagonal)上培養(yǎng)10天后的相差顯微鏡圖像。比例尺=100 µm
2.3 固定、透化與封閉
* 所有步驟需快速進行,以確保通道不會干燥。吸液時避免直接從通道中吸取,以防將通道內的液體吸走。為實驗準備足量的透化緩沖液和封閉緩沖液。
* 通過持續(xù)培養(yǎng)基更換,用PBS替換細胞培養(yǎng)基進行洗滌(見本文2.2 通道中的洗滌與持續(xù)培養(yǎng)基更換)。
* 吸出儲液池中大部分PBS。切勿將整個通道內的液體全部吸干。
* 用100 µl福爾馬林(10%)固定細胞20分鐘。
* 通過持續(xù)培養(yǎng)基更換,用200 µl PBS洗滌細胞兩次。
* 吸出儲液池中的PBS。注意不要將通道內的全部液體吸干。
* 向其中一個儲液池中加入100 µl透化緩沖液,孵育細胞5分鐘。
* 通過持續(xù)培養(yǎng)基更換,用200 µl PBS洗滌細胞兩次。
* 吸出儲液池中的PBS。注意不要將通道內的液體全部吸干。
* 用100 µl封閉緩沖液在室溫下封閉20分鐘。
* 按照前述步驟,用200 µl PBS洗滌細胞兩次。
2.4 染色
* 在抗體稀釋緩沖液中稀釋鬼筆環(huán)肽和抗-α-微管蛋白抗體(均按1:500稀釋,或根據制造商的建議)制備一抗染色液。
* 通過持續(xù)更換,用100 µl一抗染色液替換通道中的封閉緩沖液,然后在避光條件下孵育過夜。
* 按照前述步驟用PBS洗滌兩次。
* 在抗體稀釋緩沖液中稀釋二抗(1:500.或根據制造商的建議)制備二抗染色液。
* 用100 µl二抗染色液替換通道中的PBS,并在室溫避光孵育1小時。
* 用PBS洗滌三次。
2.5 封片
* 吸出所有PBS(此時可吸走整個通道內的液體!),并立即加入含DAPI的ibidi封片劑(ibidi Mounting Medium With DAPI)進行細胞核染色,直至通道充滿。如果使用其他封片劑,請注意其必須為非干燥型,以避免損壞µ-Slide載玻片。
* 避光于4 °C保存直至成像。
* 染色后的µ-Slide可保存長達4周。但建議盡快進行成像,因為存放時間過長可能會降低圖像質量。
2.6 成像
* 使用配備適當濾光片的熒光顯微鏡觀察細胞,必要時可滴加ibidi浸油。
* 可選:疊加通道圖像以生成合并圖像。
3. 實驗結果
Huh-7細胞在µ-Slide VI 0.4六通道載玻片中,貼附于ibiTreat µ-Pattern(200 µm circles, 600 µm pitch, hexagonal)微圖案表面的寬場熒光顯微鏡圖像。F-肌動蛋白細胞骨架通過鬼筆環(huán)肽(綠色)進行可視化。細胞核用DAPI染呈藍色,微管蛋白呈紅色。成像在尼康TiE倒置顯微鏡上使用4倍物鏡進行。比例尺=100 µm。
ICP備案號:
滬ICP備15057650號-1
滬公網安備31011202005471
雷萌生物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版權.